西文字体分类的故事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衬线体 (Serifs)、无衬线体 (Sans)、板状衬线字体 (Slabs)、草体 (Scripts),但是字体分类远不止这些。字体的分类虽然有些混杂并具有争议性但是它对设计者很有帮助。
现在最标准的分类系统是瓦克斯分类系统 (Vox)。最初是由马克西米连·瓦克斯 (Maximilien Vox) 于 1945 年提出,在 1962 年由国际文字设计协会 (the 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 采用,2010 年的会议上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将凯尔特体 (Gaelic) 细分成为一个类别。
1967 年英国标准字体分类 (the British Standards Classification of Typefaces) 被采用,它基于瓦克斯分类方法,但稍微做了一些简化,在采用后基本上没有变化。
Robert Bringhurst 在《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中也根据艺术流派提到了字体的分类,比如:巴洛克风格 (Baroque),洛可可 (Rococo),浪漫主义 (Romantic) 等风格的字体。
我们主要阐述的瓦克斯分类法(Vox-ATypI classification),它是根据字体具有代表性的特定时期(从 15 世纪至今),基于一些字型上
我们主要阐述的瓦克斯分类法 (Vox-ATypI classification),它是根据字体具有代表性的特定时期 (从 15 世纪至今),基于一些字型上的标准,像:笔画粗细,衬线形式,笔锋的轴线,x 字高等对字体进行区别归类。尽管瓦克斯分类法定义了字体的类别,但是许多字体不仅仅属于一种分类当中。
瓦克斯分类法将字体分为三个大大类:古典风格字体 (Classicals)、现代风格字体 (Moderns)、书法体 (Calligraphics)。再将这三大类细分为人文主义体 (Humanist)、加拉德体 (Garalde)、过渡体 (Transitional)——古典风格字体;迪多尼 (Didone)、机械风格体 (Mechanistic)、线体 (Lineals)——现代风格字体;雕刻体 (Glyphic)、草体 (Script)、图形字体 (Graphic)、黑体 (Blackletter) 和凯尔特体 (Gaelic)——书法字体。其中线体中又细分为了格洛特斯克体 (Grotesque)、新格洛特斯克体 (Neo-grotesque)、几何体 (Geometric)、无衬线人文主义体 (Lineal Humanist)。
古典风格字体 (Classicals)
古典风格字体被分为了人文主义体 (Humanist),加拉德体 (Garalde) 和过渡体 (Transitional),他们的特征是有着三角形的衬线,倾斜的轴线和较低的笔画粗细对比。在其他字体分类系统中,这个集合也被称为“古风体 (Oldstyle)”。
人文主义体 (Humanist)
设想一下我们现在正处在 15 世纪中叶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中心,像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样的城市正在将欧洲带离中世纪,字体排印同样也涌入了文艺复兴的浪潮中。这一时期不仅仅使用着古登堡用过的黑体 (Blackletter),印刷者们也开始模仿 1465 年后一些哲学家和抄写员的手写拉丁字母。
这些字体由于文艺复兴的艺术思潮和地域原因被人们称为人文主义字体或者威尼斯字体 (Venetian)。人文主义字体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定义。
首先,人文主义字体遵循自然书写运笔,这样的字体特征体现在倾斜的轴线上 (右手执笔的人书写时会产生的角度),如小写字母 o。另外一个特点是小写字母 e 有着倾斜的横线。总之,人文主义体笔画不一,处处体现着书法运笔的痕迹。像较小的 x 字高和笔画之间较小的粗细对比都是这一时期的字体特征。
但并不是所有人文主义时期的字体都来自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字体创造于近代,像 Centaur 字体 (1914) 和 Adobe Jenson (1996)。甚至有一些无衬线的人文主义体。
尽管在字体历史的潮流中人文主义时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时期,但它作为一个过渡到更新字体风格的时期,相对比较短暂。
更多人文主义字体:Guardi,Arno,ITC Berkeley,Stempel Schneidler。

加拉德体 (Garalde)
古风体 (Old Style) 通常被称为加拉德体。将它称为加拉德体是因为古风体也存在于人文主义体和过渡字体中,称这一类字体为加拉德体是为了保留这一类型字体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字体历史是从 16 世纪后期至 18 世纪初期 (16 世纪流行于法国后来在意大利得到发展)。“Garalde” 一词借用了这一时期两个非常有名的设计师 (法国的 Claude Garamont 和威尼斯的 Aldus Manutius) 的名字组合而来。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字体设计师在对待字体的不同之处,他们的字体失去了一些人文主义字体所保留的书写运笔笔迹,轴线的角度更小,衬线更加精致,小写字母 e 的横线保持在水平位置。在笔画的粗细对比上有所提高,或许是技术上的发展,字体的任何部位都显得更加精细。
这是一个高产的时期,大量的字体在这一时期被创造,大多数字体都使用至今。
更多加德拉体:Caslon,Sabon,Palatino, Galliard,Janson。

过渡体 (Transitional)
1692 年过渡体已经出现,而 William Caslon 基于旧式荷兰字体来创造 Caslon 字体已经是 1720 年了。因为这一时期的字体历史极具意义,因此很多人认为 “Transitional” 这个名字不足以描述这一时期的字体,这一类字体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字体 (Neoclassical) 或者现实主义字体 (Realist)。
十七世纪中后期,路易十四 (Louis XIV) 委托法国科学院创造新的字体。这套字体 (romain du roi 国王字母表) 严格的使用网格设计,制作过程更是涉及到了包括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工程师在内的团队。尽管在 1692 年这款字体就开始设计,但是这套字体家族在 1745 年都没有完成。
这一时期的两个响当当的名字要属 John Baskerville 和 Pierre Simon Fournier。Baskerville 是一个涉足了多个商圈的企业家,开发有趣的印刷技术和设计属于自己的字体来改进 Caslon 的工作。Baskerville 字体尽管得到了 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 的偏爱,但同时代的人嘲笑他“弄瞎了全国的读者,因为你的笔画太细太窄,对眼睛有害。”因此受到了当时印刷界很多人的批评。
但 Fournier 称赞了 Baskerville 的字体,特别是对他的斜体字的赞扬。Fournier 一生德高望重,他引入了点数制度 (Point system) 来测量字体的大小。Pierre Fournier 对音乐也很感兴趣,并为乐谱发展了一种新的排版风格。
过渡时期字体轴线接近垂直,笔画的粗细对比度极高,衬线不相等,细节处变得非常精细。
更多过渡体:Joanna,Melior,Clearface,Mrs.Eaves 。

现代风格字体 (Moderns)
现代风格字体被分为了迪多尼字体 (Didone),机械风格字体 (Mechanistic) 和线体 (Lineals)。
迪多尼 (Didone)
我们所称的现代主义风格字体第一次出现在 18世纪下半页。
18 世纪和 19 世纪,法国见证了一个小型的印刷王朝—— Didot 家族。经过几代,这个家族对印刷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最受瞩目的成员是 Firmin Didot,他和 Giambattista Bodoni 一样成为了这个字体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
受 Baskerville 字体的影响,Didot 和 Bodoni 在字体设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设计风格极其相似,但作为两位一丝不苟的手艺人,因此而彼此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
如果说 Baskerville 字体的笔画粗细对比度极高至夸张程度,那么迪多尼这一类字体的笔画粗细对比之高已经达到极致。它的字体笔画粗的地方特别粗,而细的的地方像发丝一样细。垂直的轴线,字体没有闭合地方较紧凑。这样的字体特征使得迪多尼字体不适合于长文本的排布,它们更适合作为大尺寸的字体显示,比如做标题字体或者展示字体。字形上更强调每一个单独的字符。奥多比公司 (Adobe) 的 New Caledonia 字体可能是个例外,它减小了比划粗细的对比度,因此适合更长的文本。
更多迪多尼字体:除了像 Bodoni 和 Didot 之外,还有一些他们的变体:Asilia,Aviano,Walbaum,Ambroise,Scotch Roman。

机械风格体 (Mechanistic)
机械风格体 (Mechanicals) 又被称为板状衬线体 (Slab serifs) 和埃及体 (Egyptian),它极为容易识别。最初是为广告、海报和一些大型媒体所创造。
这一类型字体有着直角般的衬线,笔画厚重,严谨的态度是这类字体的标签。
板状衬线字体:Clarendons,Sentinel (2009),Belizio (1998)。

线体 (Lineals)
线体是所有没有衬线的字体类别统称,又被称为无衬线体 (Sans),哥特体 (Gothic)。最早的无衬线字母并不是字体而是要追朔到公元前 5 世纪的铭文和复兴雕刻体和铭文的 18 世纪。
奇怪的是,无衬线字体并不是为了拉丁字母而发明的,而是为了 18 世纪对伊特鲁里亚 (Etruscan) 文化的学术研究 (伊特鲁里亚是征服了罗马帝国时期的意大利的民族)。大约 1748 年,William Caslon 为牛津大学出版社铸造了无衬线的伊特鲁里亚 (Sans-serif Etruscan type),虽然这种字体之前在别的地方被运用过。
另外一个有趣的印刷创新来自 Valentin Hauy,他在 1785 年创办了一所盲人儿童学校。1784 年整整一年他都在倾尽全力来教育一个学生,他发明了一种凸出来的字体来制作可触摸的书本。这个字体就叫做 Hauy System,这是早期的无衬线字形式,尽管它读起来更像是直立的斜体或者是断开的草书。这是首个浮雕的字体而且通过在表面涂色使得这些字也能看得清楚。
要对无衬线字体进行分类,乍眼看,你可能认为无衬线字体不可能像衬线字体那样进行分类,这是因为在我们在衬线字体中常见的变量在无衬线字体中基本不明显。然而,当你在讨论、使用或者是对比这些字体时你能看到更多的无衬线字体细节。下面是按照英国标准分类法来分类的,它在区分字体特征上提供了一种很棒的方法。这里主要从实用性出发来介绍。
格洛特斯克体 (Grotesque)
格洛特斯克体涵盖了早期的无衬线字体,特别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或二十年中所设计的字体。这些字体中的大多数都只有大写字母或只存在于一些悠久的书籍中,但是还是有许多人使用他们。这些字体往往特别特殊,笔画粗细在字碗处分布不均,有着不规则的曲线。
在格洛特斯克体中 G 字母通常带有字刺,在英国标准分类中指出 R 字母有卷曲的字腿,尽管这个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字体中并不明显。他们更倾向于在笔画的粗细上体现差别,但是这种对比没有受到书法字体的影响。这种趋势在 19 世纪变得更加成熟。也许 Berthold 字体铸造厂在 1896 年出版的 Akzidenz-Grotesk 是这个类别中最出色的样本,Akzidenz-Grotesk 和 Schelter Grotesk (1886) 是很多新格洛特斯克体字体的模板,最突出的是 Neue Haas Grotesk 和 Univers。
格洛特斯克字体:Franklin Gothic,Monotype Grotesque,Schelter Grotesk。

新格洛特斯克体 (Neo-grotesque)
新格洛特斯克体包含了很多常用的无衬线字体。他们都是基于格洛特斯克体而来,并将无衬线字体的设计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格洛特斯克体比格洛特斯克体更加的精致,设计师们舍弃了许多早期突兀的线条和风格。在笔画宽度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新格洛特斯克体注重简洁朴质,在现代主义者中十分流行,且直到现在依旧如此。另一方面,尽管很多人认为这种简洁性并不能直接转换为易读性,但是一个紧凑的垂直的风格和这种紧凑的未闭合笔画使得新格洛特斯克体 ( 包括 Helvetica) 成为了正文字体的一个不错选择。事实上,在 2013 年出版的 DIN 1450 (the German standards on legibility in typefaces) Helvetica 的使用作为了反面标准。
1957 年是新格洛特斯克无衬线字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年份,Univers 字体和 Folio 字体在同一年发布,Haas 字体铸造厂还发布了 Max Miedinger 的 Neue Haas Grotesk 字体,它大量汲取了 Schelter 字体和 Akzidenz Grotesks 字体风格。在 1960 年,为了让 Neue Haas Grotesk 字体变得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将它改成 Helvetica。
当然 Univers 字体和 Helvetica 字体是这个类别的精髓,它们在排版设计中已经被广泛使用。

几何体 (Geometric)
几何无衬线体就如其名字所述,它并不像新格洛特斯克体那样源自早期的格洛特斯克或者像人文主义无衬线字体一样来自书法和雕刻形式,它们的字母通常有圆润的字碗要么就是呈直角。
Jakob Erbar 的同名字体被认为是第一个几何无衬线字体。1920 年发布的 Erbar-Grotesk 字体变得更加易于阅读。然而,由于这种严格遵循几何形式的突兀的视觉风格,使得几何无衬线字体成为了易读性最差的无衬线字体,只适合于做展示字体。几何无衬线体几乎很少有比划粗细的对比,通常小写的 a 字母顶上没有环状的笔画 (Single-storey)。
更多几何无衬线体:Futura,Kabel,Avant Garde,Gotham 通常被认为是这类风格字体,尽管没有那么严格的几何形式,在笔画的粗细上有着更多变化。

无衬线人文主义体 (Lineal Humanist)
如果你还记得人文主义衬线字体的最重要的特性,你会发现同样的特性也出现在这些无衬线字体中。无论是衬线或者是无衬线的人文主义体,都受到强烈的书写运笔影响,其外形和书写形式都来源于钢笔或者毛笔笔画的原形。这意味着它们有着高度的笔画粗细对比,甚至有些人文主义无衬线字体轴线都有所倾斜,然而几乎所有别的无衬线字体都全是垂直的轴线。
另外一个人文主义无衬线字体有意思的特征是它们的比例大小主要源自于罗马铭文和早期的衬线字体。由于这个设计过程涉及到老式的字母,所以小写字母 a 顶部有着环状的笔画,小写字母 g 有着环状的字尾 (Double-storey)。所有的这些特征联合起来使得大部分人文主义无衬线字体相比于其他无衬线字体更易于阅读。
人文主义无衬线字体:Gill Sans、Frutiger,Myriad (1991),Trebuchet (1996),Calibri (2005)。

书法体 (Calligraphics)
书法体被分类雕刻体 (Glyphic),草体 (Script),图形字体 (Graphic),黑体 (Blackletter) 和凯尔特体 (Gaelic)。
雕刻体 (Glyphic)
雕刻体来自于雕刻和镌刻的字母。许多雕刻字体看起来可以被分类为衬线字体,但是他们都是雕刻时产生的字母而不是在经历了一个传统的设计过程和引用笔画而来的字体。因此雕刻字体也被称为 “incised” 字体,有的只有大写字母,有较小的衬线,有着凿字时产生的这种很自然的笔画。
雕刻字体:Trajan,Friz Quadrata。

草体 (Script)
顾名思义,草体是基于手写体的一种字体,特别是正式的手写体。草体的字母通常连在一起,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他们的范围囊括了非常正式的形式 (Matthew Carter 的 Snell Roundhand 字体) 到很随意的形式 (1955 年与Ashley Havinden 同名的 Ashley Script 字体)。

图形字体 (Graphic)
图形字体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属于其他类别的展示字体。它可以是用毛笔、钢笔等任意工具来书写或设计。如果这个字体不是无衬线字体或者衬线字体,那它可能就是图形字体。

黑体 (Blackletter)
黑体从古登堡时期就已经使用于印刷中,直到 20 世纪中期的德国都还在使用它作为正文字体。它基于中世纪抄写员的手迹,用扁嘴笔 (broad-nib pen) 书写,不同于图形字体和草体它已经使用于长篇文章中。

凯尔特体 (Gaelic)
凯尔特体是来自英国被普及的一种手稿。16 世纪最初出现到 20 世纪中叶,在爱尔兰被作为黑体运用在正文中,但如今它已经在正文字体中不再受欢迎。2012 年,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字设计协会上修订了瓦克斯分类系统,将凯尔特体编入分类中。

对字体进行分类不仅仅是出于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的专业性使设计师得到了更多的信任。也就是说,这些知识会使你的设计更加有说服力,把握好字体的历史也会避免你排版上的错误。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有着众多字体分类系统。许多都被认为是主观的或者是不完整的,有些类别不同却使用了相似的术语。没有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使人们想要放弃继续对字体进行分类。事实上,来分类这些字体并不是给他们下一个定义,因为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只是是我们设计时的一味调料而不是死板的规定。
资料来源
《字体设计指南》【美】 埃伦·鲁普顿著,王毅译
http://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3/04/17/making-sense-type-classification-part-1/
http://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3/06/19/making-sense-of-type-classification-part-2/
http://en.wikipedia.org/wiki/Vox-ATypI_classification
Loading...
